最言情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捡个将军做老婆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4

分卷阅读34

    难烧燃,就用这种炭给煤炉子引火,扔几块这样的炭在炉子里,把炭点燃,再把煤球放上去,慢慢就会把煤球烧燃,所以烧煤的人家都会备些这种炭,这种炭来发炉子可比木柴好用多了。

就是现在,农村有些人家还这样做呢。想到这些,他不禁又想念起家乡的爷爷奶奶。他来到这个时代,都有大半年的时间了,也不知道两老,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他越想心情越不好。

阿昊监督着宁哥儿练功,一眼瞅过来,见到耿秋脸上表情,不解的问:“秋哥,你怎么啦?”

“哦,没事,就是在想怎么烧炭的事情。”耿秋说,他也知道,他再也回不去了,想这么多又有什么用呢?只有在心里希望两老能平平安安的度过余年。他们年纪大了,估计也活不了几年了。

怕阿昊看出些什么来,耿秋连忙问:“三叔,你会制炭吗?”他知道的那种烧炭方式,完全是农村人灶堂里随意捡出来的火炭,不仅量少,品质也不多好,要拿去卖,这样小打小闹怕是不行。

“哪里会烧制,就会用。不过炭可比柴贵的多。”三叔笑道。其实他多少也懂一点,但也没什么把握。

“那只有我自己慢慢试了。”耿秋遗憾的说。

因为打猎太难了,就算这次的收获不错,下次再去也不一定能有这么多的收获,并且天气越来越冷,在野外生存难度不小。所以耿秋还是希望能多点营生,这烧炭去卖,山里木材是不缺的,柴不值钱,炭却贵的多。

如果村子里人团结起来,进山烧几千斤炭,总能赚几两银子。这样于大家都是好事,村民们有了多余的收入,就不会单单盯着他们一家打猎赚钱了。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暂时大家占着他家的小便宜,不会有什么,时间长了,他们经常能去打猎,保不住就没人眼红。

从阿昊发病时的零乱话语,与他试探宁哥儿三叔得到的信息中,他很是明白,阿昊的父亲是个大官,被抄了家,还连累了出嫁的meimei。这种大手笔,只有皇权才能做得出来。目前阿昊连带他,这一大家子人都是假户口,这是实在没法子了,才低调的躲在这个穷山沟里。想要安安生生的过日子,这做什么都不能太打眼。一个不小心,只怕就会丢了性命呢。这年头,平头老百姓,可没有伸冤的地方,更何况这一家子还是被皇家所厌弃的呢。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还是小心为上。

耿秋认真的考虑着,在脑海中搜寻烧炭的资料。他可不敢相信,能随便找到会烧炭的村民,估计这烧炭也算是一门手艺,古代可不比现代,这手艺可是相当保密,不会轻易让外人知晓。再说了,大冷的天,进深山烧炭,这一去一回日子也不短,光凭他这说几句,村民们也不一定乐意去。

“我先去找村长问问。”耿秋取了蓑衣和斗笠,准备出门。

“急什么。好好在家歇着吧。下这么大的雨,也不怕淋着了。你这样巴巴的去,是你会烧炭吗?”阿昊说。

“有点门路。先试试吧。一人计短,三人计长呢。说不定村长会呢。”耿秋不在意的说。他只是提出个可以为村子里带来收入的活儿,至于做不做的成,光靠他一个人也不现实。他明白自己可不比那些个穿过剧里,无所不能,混得风声水起的主角们。

那些主角,就象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总会有层出不穷的好点子,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显得格外优秀,烧个炭算什么,发明玻璃,香皂香水,酒精,各种吃食,甚至火力强大的武器,等等。都能信手拈来。到了他这里却是连吃饱穿暖都成了奢望啊。耿秋心里大叹:“真真是不公平。”

早知道要穿到这个史上不知名的古代,大学时就不该学什么计算机,学个农业养殖业什么的,可比这计算机有用的多。再不济,多研究几本穿越红文,学学人家怎样烧玻璃,制冰制盐,酿酒造纸也好啊。这会也派得上用场啊。哪里象他平时只喜欢高科技产品,可那些高档手机电脑啊,在这里有个屁用啊。还不如一个馒头实在。

“村长会,也不能随意说出来吧。”三叔小心意意的说。

“就是啊。谁会把独门手艺大大方方的告诉外人。耿哥,我怎么觉得你越来越笨了。”阿昊笑道。虽然他脑子里有些事记不清了,但不代表他就没发现耿秋与以前有些不同,只是无法解释,也不愿意去想罢了。目前来说,他就希望一家子平平安安的。耿秋就算笨了些,他也养得起。反正他是一家之主嘛。

“嘿嘿。我笨,恩,是我笨。”耿秋气乐了。居然说他笨,真是的。这也太伤面子了吧。

“哈哈。”宁哥儿忍不住笑出声来。三叔三婶也捂着嘴,不敢让自己笑出来声音来。

“咯咯,咯咯。”阿牛见到大家都笑了,自己也乐得咯咯大笑起来。

“你这个小坏蛋,笑什么啊?”耿秋自己也笑起来。胖乎乎的阿牛,可是他一手带大的。孩子也最爱亲近他,阿昊很显然是不会带孩子的人,他完全把孩子当玩具,就会逗弄逗弄,真正照顾的时候少。他宁愿去多砍捆柴,也不乐意在家带孩子。

孩子欢快的笑声,打断了耿秋的思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这个冷雨日子里显得格外温馨。

☆、第26章欢乐

烧制炭的事,也急不了这一时半会的,倒是家里的一篓子柿子得快点处理。

柿饼的做法并不难,耿秋和三婶两人先选了部分适合做柿饼的柿子出来,这些柿子稍微硬一些,容易削皮,先擦干净再削好皮,放在竹簸箕和芦苇编织的帘子上,置于阳光下晒着。竹簸箕和芦苇帘子,是一早就准备好的,这里家家户户除了晒粮食外,也得晒些菜干,萝卜干什么的,所以家家户户都有不少的竹簸箕与帘子。村里其他人家的帘子多半是细竹片编织的。只有他们家的是芦苇编的。入秋时,耿秋和阿昊去砍了些芦苇杆回来,晒干后编成几张长约一米五的帘子,这个很简单。没费多大的事,也就没找其他人帮助。

正好现在天气晴朗,又有风。很适合晒东西。耿秋本来也只是试做,没想到三婶也懂点制做的方法,两人商量了一下,倒是凑出了制作柿饼的一整套方法。再者,这些柿子也不值钱,反正山林里多的是,也不怕做失败了,了不起就是浪费些体力,所以一家子人上阵,倒是削了好几十斤柿子晒着。

按照程序晒几天捏一捏,再晒几天,如此反复三四次,大部份的柿子都很有柿饼的形状了。也有一些发霉的,坏掉的,都捡出来扔掉了。晒的差不多了,好的全部装入坛盖上盖子,没想到,一家人的心血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