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言情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在年代文里当极品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11

分卷阅读311

    推开门。

“小卢来啦,我现在让人去喊阳阳妈过来。”颜晴看见卢医生,脸上的笑容又没了,恢复冷美人的样子。

卢医生心里遗憾一闪而过。

宋清华看见卢医生来了,也知道不方便说话了。

将颜晴的私章和户籍放进包里,站起身来:“妈,那我先走了。”

“你回去,到我那屋子的地窖里,把你爸留下来那些医书拿出来交给你爷爷。”在宋清华快要出门的时候,颜晴突然开口说道。

宋清华猛地转身,却看见颜晴已经转过头,和卢医生说话去了。

宋清华不知道颜晴的这句话,到底是无意的,还是意有所指。

那些医书,颜晴一直很爱护,当初赵德才的侄子那么想要,三天两头的或讨好,或威胁的跟颜晴要医书,颜晴都将这些医书给藏的死死的,没有拿出来过,怎么现在宋玉轩刚回来,颜晴就让他将书拿给爷爷呢?

宋清华不由自主的就想到了之前在书房里宋玉轩说的那些话。

难道说,那份消失的名单就在那些医书里面?

如果是在那些医书里面的话,为什么不说直接给宋玉轩呢?

宋玉轩不是说是页码和行数组成的人名么?给宋征军又有什么用呢?没有那些页码和行数,那些根本就是普通的医书不是么?

带着这样混乱的心情,宋清华先去了颜晴的房子,到地窖里,将颜晴藏得严严实实的医书娶了出来,两大扎,一半是铅印的医书,一半则是宋玉堂手写的心得。

难道说,宋玉堂将那密语藏在了心得里?

这么一想,这两大摞书的重量仿佛更沉重了。

因为注册公司的事情,宋玉轩得亲自去一趟港城,得在港城呆小半个月,把‘禾青’的框架先架起来,再招几个企业管理方面的人才,还有编辑,再在当地招聘几个画师和写故事大纲的文本师傅。

不过,毕竟他是代表华国商会回来参加招商引资研讨会的,所以这趟行程就这么被耽搁了下来。

宋清华看看书,想了想,决定还是自己先研究一下。

另一边,宋玉轩则是跟着华侨团来到了最后一个考察地点,那就是华南的羊城。

如今的羊城,还很破旧,最高的楼层不过三层楼,不少带着草帽,挑着扁担的女人,正蹲在墙角卖东西,这地方虽说成了特区,可还没开发,倒是老百姓有了先见之明,早早的开始做生意了。

“这边的工厂情况怎么样?”

“不太好,之前这边渔民比较多,正经的场子没多少,现在虽说开放了,但政策使然,许多人还不敢轻举妄动,想先看看第一波吃螃蟹的人。”

华国商会的人不由有些失望。

不过,当他们参观了港口后,倒是觉得这地方还是很不错的,至少运输还是方便的。

“这边做生意的怎么全是女人?”又在路上走了一圈,发现来卖东西的几乎都是戴草帽的女人,宋玉轩忍不住奇怪的问道。

“男人基本都被征召到建筑队了。”

划分特区后,政府的基建项目开始启动,男人们基本都去修路架桥了,所以出来做生意的,基本都是当地的女人。

宋玉轩点点头,又跟着往前走。

等参观完了,又回了京城去开研讨会去了,这一次,他们已经不是之前那种先看看的心态了,他们已经开始去思考如果回国投资,到底是投资到长江三角洲比较好,还是华南几个特区好了。

华侨团的研讨会开了半个多月,接下来就是到下面省市去自行考察的自由活动时间。

宋清华的提议在华侨团中有很深的印象。

这些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去了华南的几个特区,另一部分则是去华东的长江三角区晃一圈,这一圈走下来,怎么说都要个把月时间,全程有招商部的同志随行,争取在他们回漂亮国之前,能将建厂的合同给签下来。

宋玉轩手里除了出版社,其实没什么实体产业,他是属于有资金无项目的那一类人。

他在漂亮国很多企业里都持有小份额股份,算是小股东,看似平平无奇,实际上,手里的流动资金是非常多的,所以他和那些做实体的华侨不同,他的选择更多。

宋玉轩跟着华侨团后面走了两个城市,参观了当地的大大小小的国营厂。

最后圈定了制衣厂。

他和华人商会的关系特别好,当初跟着汤姆的时候,华人商会的人教了他不少东西,讲了不少华人商会的发家史,所以他知道,当初一开始,华人商会的成员们进入漂亮国时,主要做的产业就是餐饮业和服装业。

那时候,漂亮国女权意识萌芽,服装业开始迎来春天,许多品牌应运而生,人们对美的需求开始变大,而在此之前,漂亮国只有富裕家庭能穿上私人订制的衣服,下面的普通人民只能自己买布缝衣服穿,华国商会的第一代移民恰好碰到了这个时期,他们抓住商机,开办厂房,以廉价手工制作服饰在漂亮国立足。

华国人天生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充满异域风情的刺绣让漂亮国的女人们为之疯狂。

再加上华国人勤劳刻苦,完成订单的速度极快,价格又很低廉,手艺又好,许多普通漂亮国女工,因此能买到廉价又精致的衣服。

别以为漂亮国就没有穷人!

可随着时代发展,他们接到的订单量越来越大,漂亮国本土的人工工资却是越来越高,而且随着皿煮意识爆发,制衣工们对福利待遇各方面要求都有所提高,甚至到了领导使唤不了员工,也不能随意开除员工的地步。

所以华国商会在漂亮国的制衣业,其实已经穷途末路。

宋玉轩转了好几个地方的制衣厂,又回京城来,在苏锦绣的牵线下,去京城纺织厂参观了一下布料的生产情况,最终拍板,在华东长三角地区的海市和华南的羊城,各投资一家制衣厂。

他准备回漂亮国收购一个服装品牌,请国外的设计师设计,专做外贸单,然后出口到国外去。

要开制衣厂,首先需要一块地皮。

两地政府积极配合,各自在郊区划了一大块地皮作为厂房选址,随即又提供建筑队和建筑材料,以最快的速度,将厂房给建设起来,有了地皮和厂房,紧接着,需要的就是购买缝纫机和招收制衣工。

制衣工还好说,但凡家里有个缝纫机的,都能踩两脚。

可宋玉轩参观完缝纫机厂后,就觉得很不满意了,因为漂亮国在上个世纪末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电动机驱动缝纫机,而华国这边,用的还是普通的脚踩缝纫机,这会大大的影响产量。

而电动机缝纫机技术的专利,却在漂亮国的一家大型企业手里。

当宋玉轩将这个烦恼告诉宋清华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