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言情小说网 - 经典小说 - 荒年囤粮记在线阅读 - 荒年囤粮记 第14节

荒年囤粮记 第14节

    话声一落,不光周大海家的没话说,连周氏母女都一齐涨红了脸。

    五年下来,他们周家占不少便宜,但王家从来没有把接济亲家一事摆在明面上说,今天属于第一回 。

    作者有话说:

    看到这几章有小天使评论说女主有些圣母心了,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我的思路哦。

    我初心本来想写一个成长型女主的,开始的时候还没有摆脱现代思维,见到有人在生死边缘徘徊可能会有一点圣母心,就像现在的我们,如果有人要饿死在你身边,哪怕之前和那个人有点小矛盾也不会见死不救,所以她才会给长身体的弟弟开小灶、救助栓柱一家、偷偷给一个带孩子的母亲塞粮食……她见识到了一部分缺乏粮食导致的恶,但是因为刚刚经历,所以还没办法做到铁石心肠。

    就像之前有读者提出的,周氏埋汰女主吃娘家粮食,女主在周氏和崇文成婚多年无子那里为什么还替她说话,女主肯定因为之前的矛盾打心底里不喜欢周氏,但是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和其他人一样往周氏身上泼脏水,尤其她受过现代教育内心知道没有孩子不一定非要是女性的问题,与其说是女主替周氏说话,还不如说是她在替一个普通的旧时代女性说话。

    这正是这几章和周家人的接触才让她知道,原来不是所有人都像栓柱一家那样会感念你的帮助,有的人哪怕已经占到便宜也仍旧会想占的更多一点。女主在经历过这件事之后意识到周家人的不可靠,后面逃荒提醒王宝山夫妻提防这些亲戚,这都是要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而且古代是父权社会,在当时人的眼里,女主已经是许家人,不再是王家人了,而且别说寡妇了,就算家里头儿子少的人也还是会受欺负(比如只有一个独子),这里是一个宗族社会,不是女主靠单个人的能力就能走出去的。对于王家人来说,虽然王宝山夫妇疼爱女主,但是如果女主和周氏起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而长子崇文又坚决不和周氏分开的话,即使王宝山夫妇再不愿意,他们也只能放弃女儿。因为小农社会可没有所谓的退休金,等他们干不动活,还得靠儿子养老,他们心里就算更偏向女儿,也会在现实选择以及周围的舆论环境里,被迫站到长子那边。我们从女主的角度或者从上帝视角看周氏错误很多,但是这在古代没办法构成让崇文和周氏分开的理由,除非再等几年周氏还没有孩子,才会让周氏和崇文的分开更符合当时的环境(但是这又涉及到到底谁不能生,在没有办法确定是女方问题而把原因归结于女方,又和封建社会压迫女性挂钩)。

    所以基于种种考量,女主目前不会和周氏公开闹翻,但也会不断积攒力量,慢慢和他们解绑。在写这篇文之前,我也查了好多明代的资料,尽可能让小说在保证可观看性的同时不至于完全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部小说不出意外的话,篇幅会在100章以上,所以女主也会不断的成长,为自己、为家里人、为周围环境做出一定的改变,25章之后女主就不再这样了,所以还请大家耐心看她的成长。

    也感谢大家给我的意见,我会重新思考一下女主个人性格以及成长过程的塑造,尽量给大家呈现出一部合格的作品来。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提建议哦,感谢你们的支持!

    第14章 藏粮

    周氏第一个皱眉

    就说那二百斤粮食,周大山自家留下一百五十斤,又给周大海家送上五十斤过去。

    他们没有一个人敢挺直腰杆子说不曾占王家的好处。

    周大海家的本来想从木槿这里开话头,把话题引到王崇武身上的,结果先被王李氏给了个没脸。

    就算她脸皮厚,也没法再开这个口。

    于是只说些无关紧要的哄王李氏高兴。

    晌午时,周家人坐着不走,这是要留饭的意思。

    他们可不跟王家似的,吃粮食就能吃七八分饱,他们家人多又没粮食,就着王家送来的粮食加树皮磨成的粉一起吃,吃个四五分饱已经很高兴,

    要饿的实在受不住,就多少吃点观音土。

    观音土吃多会大肚子,最后活活撑死。

    要是只吃一点增加饱腹感,倒没太大问题。

    王宝山在外间喊王李氏过去做饭,木槿下意识要去厨房,正好可以远离战场。

    结果王李氏阻止她:“你做饭从来不爱惜油盐,你没听亲家说嘛,咱们家接济完亲家之后,连你过来吃顿饭都负担不起,哪能任由你手松放油盐。你且招呼着客人,我去做!”

    王李氏显然没有消气,说得周家人面上讪讪的。

    而周氏心里五味杂陈,看公婆的意思,他们已经知道自己前段时间讽刺小姑子在家吃喝的事,她不知道是不是木槿透露过去的。

    周家人刚来,王李氏就和王宝山说依照亲家的性子,晌午肯定要蹭一顿饭回去。

    他们夫妻还说好,他们要真留下,不管怎么说都是亲家,就蒸一锅杂面馒头,让他们吃的饱饱的再回去。

    毕竟周家儿子多,他们那点粮食不够吃。

    但周家人接二连三地拿木槿说事,仿佛木槿吃用的是他们的,王李氏临时更改了主意。

    你家闺女嫁到王家,我们老两口可从来没亏待过她,地里有家里三个男人并两个长工,儿媳几乎很少下地,周氏在家做闺女时恐怕都不会过的那么舒服,周氏拿着王家的粮食接济家里,王家没人说她半句不是,王家做的已经够地道,不然出去看看,还有哪户人家比他们做得好。

    王李氏心想。

    王李氏来到厨下,没做杂粮馒头,只做了糠饼,一人一个,不管饱。

    家里之前杀的鸡,没舍得吃,用盐腌了起来,本想炖上半只鸡的,这下也不用了,直接上点之前腌的咸菜就好。

    反正闹灾荒,家家户户都不宽裕。

    所以,当饭菜端上去的时候,王宝山盯着糠饼好一阵端详。

    老妻什么都没说,但看桌上的饭菜,他能猜到两边恐怕聊的并不愉快。

    而女客这头,周氏看着糠饼,第一个皱眉。

    她天天跟王家人一起过活,自然知道王家的生活水平,家里一日三餐两餐都吃杂粮馒头,只有一餐会吃糠饼。

    王李氏当时还说天天吃糠饼虽然省粮,但容易积食,周氏记得很清楚。

    但在周家妯娌眼里,亲家给的饭食没有夹树皮草根,已经很不错了,就是每人只给了一个饼子,糠饼不大,只能吃六七成饱。

    她们本来以为这一趟能吃个饱饭来着。

    当然,王李氏自个也陪着她们吃糠饼。

    饭席上,周大海家的一直悄悄用胳膊肘子戳她妯娌。

    她是个精明人儿,知道自个惹恼了王李氏,怕自己再开口的话恐怕会火上浇油。

    但嫂子就不一样了,她跟王家可是正经亲家,她开口王李氏会给些面子。

    可她妯娌就跟一根木头似的,光顾着啃饼子,半声不吭。

    可把周大海家的急坏了。

    周大山家的把用力糠饼咽下去,才开头:“亲家母,咱们崇武的……亲事有着落了吗?”

    看到周家人的德行,王李氏可不想再亲上加亲,她跟当家的都觉得,要是再让崇武娶个周家姑娘,他们恐怕就真得养周家一大家子人了。

    王李氏放下筷子说:“我跟当家的瞧过不少好姑娘,崇武干活一把好手,可等到我们老两口去了,他们分家以后每家就剩下三十亩地,没法子再跟现今一样富贵,当家的说要给崇武找个嫁妆丰厚的姑娘,到时候不至于立不起门户来。再说,媳妇嫁妆多,再加上给崇武的三十亩地,经营得当俺们以后的孙子说不准还能有闲钱念书呢。”

    光一条嫁妆丰厚就把周家人的嘴给堵得牢牢的。

    周大海家的讪笑说:“倒不一定全看嫁妆,要姑娘自个是个能干的,夫妻二人仍旧把日子经营的红红火火。”

    他们周家几个闺女都出了名的漂亮,就像大丫(周氏)要长的不俊,怎么可能一下子被王崇文看上。

    大丫在娘家时天天下田,可是一身皮子仍旧白的发光,看着竟像大户人家的小姐。

    二丫虽比不上jiejie,却同样好看,所以周大海夫妇总想着闺女可以攀个高枝,毕竟有大丫的成功在前面。

    “姑娘自身能干也挡不住天天想着娘家,要是有那等心术不正的,就算俺们家业大,也禁不起一大家子折腾。”

    周氏心里忐忑极了,跟王崇文成亲五年多快要六年,她无所出,还时常接济娘家,不说王家这样的富户,就是普通农家恐怕都要磋磨儿媳,但王宝山夫妇都是厚道人,还一如既往地厚待她。

    今天,王李氏第一遭不给她留任何情面。

    周氏不是蠢笨的,她终于意识到王李氏恐怕对自己不满已久,今天婶娘一通话彻底激怒了她。

    周氏很怕王家真的放弃自己,就算碍于情面不休妻,可万一他们要给崇文纳妾呢?

    妾要生下孩子,自己在王家恐怕连一丁点立足之地都要没有。

    周大海家的还想再说,被周氏给止住话头。

    周大海家的一时间脸都黑了。

    要嫁不成王崇武,她家二丫要么嫁给富户做妾要么嫁给跟他们一样的庄户人家。

    做妾不可能,那么只能嫁庄户人家,一辈子在田里受苦,还天天吃不饱肚子,她真不想让闺女过这种日子。

    不过接下来,周氏千方百计阻止婶娘开口,让她婶满肚子话没处说。

    周家人走之前,周氏把她娘叫到她房里。掏出一布袋粮食来,看着得有二三十斤。

    这里面有大米有小米还有糠,几种粮食混在一起,一看就是悄悄省下来的。

    “大丫,你这是干啥?”

    周氏抹了把眼泪:“娘,粮食不多,你把这些带回家,给弟弟们吃。”

    平时周氏做饭,总会悄悄昧下一点粮食,积少成多,被她装在布袋里,就等着娘家人过来。

    她在王家天天吃粮食饿不着,但一想到父母还有弟弟们可能连糠饼都没得吃,她心里就难受。

    于是,千辛万苦攒下这么些东西,她偷偷进行的,连崇文都不知道。

    周母当然愿意要粮食,毕竟家里还有六个小子,就算有王家之前的接济,他们都吃不饱,只能说饿不死而已。

    但一想到这粮食怎么得来的,周母就下意识担心。

    大丫是家里长女,没有意外的话,她估计会嫁给跟自家差不多的庄户人家,面朝黄土背朝天,生儿育女就是一辈子。可大丫长得俊俏,而且还是十里八乡出名的俊俏,王崇文见过一次就请媒人到周家说媒去了。

    他们一打听不要紧,王家居然是那么富裕的富户,周家父母当时还怀疑他们是不是要让大丫做妾,还是王家人过来解释说是做妻,他们也见过王崇文,是个俊后生,所以马上答应下王家的提亲。

    大丫成亲五年多,粮食也好,衣裳银子也好,不时往家里拿东西。

    那几年,家里再没有挨饿的情况,现在荒年一到,连王家都把粮食省着吃,他们能不饿死还是靠亲家接济。

    所以周母特别担心万一大丫偷偷藏粮食给娘家的事被王家发现可如何是好。

    周母接过粮食,还不忘记嘱咐说:“家里有你婆家上次送过去的粮,虽吃不饱,但总不至于饿死。你以后莫要再私藏粮食了,要是被公婆发现就不好了。”

    周氏一个劲说她懂得分寸。

    “这袋粮食是我给弟弟的,不要让叔婶知晓此事。”周氏说。

    要被周大海夫妇知道她又塞给父母一袋粮食,估计真能厚着脸皮讨要,所以周氏千叮咛万嘱咐让母亲藏好。

    周母把粮食绑在肚子上,临出门又嘱咐她:“你听娘的,只要你过得好,咱们全家都能沾光,别为了二丫的亲事惹你公婆不快,你爹迂腐,觉得再嫁个周家人过来,他们周家就能一起享福,他糊涂你可不能跟着一块糊涂,过好自个的日子最重要。”

    周母被丈夫打骂多年,从来不敢说一句反对,但她心里明白,女儿过得好才最重要。

    可惜丈夫只想着宗族。

    周母出门时跟崇文正打了个撞面,崇文的视线在她身上停留许久。

    周母很是忐忑,总怀疑是不是身上绑的粮食被他发现了。

    晚间,周氏翻来覆去睡不着。

    她不停翻身,连本来已经睡着的王崇文都被吵醒。

    “怎么了?你娘家人又有什么事?”王崇文猜测周家人给她压力了。

    周氏看着他,吞吞吐吐地问:“当家的,你说爹娘是不是对我不满意啊?”

    作者有话说:

    周氏是个典型的扶弟魔,我觉得上一代之前物质比较匮乏时,扶弟魔比较常见,现在已经不多了,过度扶弟真的很容易酿成家庭悲剧。

    --